《艺术新闻/中文版》创刊主编,著有《窑变798》。参与策划《艺文中国》和“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曾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经济观察报》任职。
新一代女性艺术家和策展人正在践行和书写着属于她们这一代的艺术历程,也将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增加新的性别底色
“扎根(enracinement)也许是人类灵魂最重要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一项需求。这也是最难定义的事物之一。一个人通过真实、活跃且自然地参与某一集体的生存而拥有一个根,这集体活生生地保守着一些过去的宝藏与未来的预感。”
从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到近年来活跃在欧美各大博物馆的女性主题展,正在对不同时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正在进行重新发现和书写。而近年在中国社会中,对女性现实困境与女性问题的讨论也甚为活跃。而在中国当代艺术界,性别问题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这股抗议浪潮从美国席卷到欧洲,那些代表权力意志的历史雕像,成为了抗议者们攻击的目标,虽然关于种族问题与历史雕塑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
市场“过度”发展,新兴藏家不断涌入,大型画廊的扩张正在改变原有的生态……在近年极具变化的全球艺术环境中,听听在艺术市场前沿工作了30年的观察家乔治娜·亚当如何看待这些变化以及她的多年观察和艺术市场分析方法。
但愿在这个时代,能出现更多像斯福尔扎公爵这样的赞助人、更多像弗朗切斯科和安德烈亚这样的的同道者。回到那样一个时代,在诸多的文艺复兴人中,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巨人的养成并非偶然。
“画廊去年全年在亚洲的销售额翻了一倍,亚洲地区的业务额目前占据我们总业务额的20%。因为香港空间的开设,与往年相比,我来往于香港与欧洲也更为频繁,与亚洲藏家们的关系也更为紧密。现在豪瑟沃斯每年参与5场亚洲的艺博会。” 巴塞尔香港开幕前一日,在H QUEEN'S 大楼豪瑟沃斯画廊遇到其创始人伊万·沃斯(Iwan Wirth)时,他对于画廊在亚洲的表现非常乐观。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BY MAZZYBOX & JILI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