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观众寥寥无几的展览,却也是英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展览之一。25年前,即1988年8月6日,展览“冰冻”(Freeze)在伦敦码头区(Docklands)开幕;它由达米安·赫斯特组织,分三部分展出了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在校学生与毕业生的作品。这场被视为“英国青年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 ,简称YBA)运动创始时刻的展览完全由学生独立策划,却呈现出令人意外的专业水准。
在郭凤怡的代理画廊长征空间的网站上,介绍她的第一句话是:“郭凤怡(1942-2010年,中国西安)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女艺术家”。这样的描述令人想起无数传记文学的开篇,似乎接下来要做的,是先切断人们对她既有的认识,进而去叙说她与历史文脉之间的深厚渊源,最终使她的形象和创作变得神秘与崇高。
L.S.洛瑞(1887-1976)向来为英国大众和政要所喜爱,他的作品还曾一度出现在英国首相的圣诞贺卡上。然而,自从艺术家去世以后,他的作品便被英格兰的艺术权威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他的支持者们,尤其是那些来自北方地区的民众,却一直提议在国家级的博物馆中为洛瑞举办一场大型展览。如今,将近四十年过去了,泰特美术馆终于迫于谴责,为洛瑞举办了一场展览。
罗伯特·沃波尔(Robert Walpole)生于英格兰诺福克郡(Norfolk)的一个中等富裕的地主家庭。1700年,24岁的沃波尔接手了家父留下的下院赖辛堡自治镇议席,两年后他又成为了英格兰金斯林选区下院的辉格党议员。
本次展览主题为“勒·柯布西耶:一部现代景观的图集”(Le Corbusier: An Atlas of Modern Landscapes),着重探讨柯布西耶一生对于都市与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构思。
1969年3月22日至4月27日,时年35岁的策展人哈罗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策划的“当态度变为形式”(When Attitudes Becomes Form)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展出。出现在这一展览上的作品,后来都成为了美术史中的贫穷艺术、过程艺术和观念艺术最著名的案例。史泽曼也因此被称为当代艺术界的伯乐。
5月26日,墨斋画廊(INK STUDIO)在草场地揭幕,展出由美国学者、策展人和评论家,同时也是该画廊的艺术总监林似竹(Britta Erickson)策划的“占物术——郑重宾与他的水墨尺度”。
大卫·鲍伊(David Bowie)今年1月份于66岁生日之际发布了自2004年来的第一首单曲《如今你在哪里?》(Where Are You Now?)。当时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负责表演展览的维多利亚·布罗克斯(Victoria Broackes)曾暗示“有大事发生”。策展人计划在“大卫·鲍伊是⋯⋯”(David Bowie Is)这场重量级的春季展上放置为音乐家50岁生日制作的木偶,但这些木偶抵达南肯辛顿的时间却被神秘地推迟了——因为鲍伊打算在自己的新影像里采用它们。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BY MAZZYBOX & JILI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