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中文版》由现代传播集团与 The Art Newspaper 的国际出版方 Umberto Allemandi 出版社合作推出。2013年3月创刊以来,在中国艺术领域的爆发期,以其国际性、专业性与前瞻性的发展定位,取得了长足而迅速的发展,不仅成为华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艺术媒体,同时推出的数字版“艺术新闻iArt”也是移动客户端下载量最大的中文艺术媒体,每日更新的数字媒体App “iArt艺术新闻”与微信公众号“艺术新闻中文版”在艺术圈具有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力。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中文版》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甲2号中国红阶1座4楼 邮编:100027
4/F, No.A2, China View, East Gongt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7, China
Tel : (8610) 6561 5550-373
E-mail : theartnewspaper@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国际客户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安娜 Anna An

TEL: +8621 63353637 x 696

EMAIL: anna@modernmedia.com.cn


国内客户经理 DOMESTIC ADVERTISING

虞萱萱 Shell Yu

TEL: +8621 63353637 x 685

EMAIL: yuxuanxuan@modernmedia.com.cn

久违了,洛瑞

Aug 05, 2013   艺术新闻/中文版

微信截图_20160303130124

(洛瑞,《圣奥古斯汀教堂》,1924年)

L.S.洛瑞(1887-1976)向来为英国大众和政要所喜爱,他的作品还曾一度出现在英国首相的圣诞贺卡上。然而,自从艺术家去世以后,他的作品便被英格兰的艺术权威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他的支持者们,尤其是那些来自北方地区的民众,却一直提议在国家级的博物馆中为洛瑞举办一场大型展览。如今,将近四十年过去了,泰特美术馆终于迫于谴责,为洛瑞举办了一场展览。

2010年,佩内洛普·柯蒂斯(Penelope Curtis)接任泰特不列颠馆长,而她在上任之初便把对部分艺术家的重新审视列为首要议题,并旋即邀请从加州伯克利大学荣誉退休的艺术史教授安妮·瓦格纳(Anne Wagner)和克拉克(T.J. Clark)策划一场洛瑞作品展。瓦格纳称,洛瑞作品中的离愁别绪描绘出了英国工业的衰败,并在当下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他的创作生涯与北方工业无可遏止的衰退以及工业政治剥削息息相关。”她说。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这场展览展出了大约90幅画作,其中包括5幅巨大的1950年代的“工业景观”以及3幅鲜为人知的1960年代南威尔士矿山的图片。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洛瑞曾时常参与巴黎的沙龙展。而本次在泰特的展览中也收录了一幅他当年为巴黎的展览所挑选的作品,《开凿于曼城》(Excavations in Manchester,1932),描绘了工人们正在搭建曼彻斯特市最后一座纺织工厂。

展览中接近半数的画作都是从英国本地私人藏家手中借来的(瓦格纳表示,洛瑞“从未被海外藏家收藏过”);其余的则来自于英国北部艺术机构的收藏。此外,策展人还从大曼彻斯特地区索尔福德的洛利艺术中心(The Lowry)处获取了部分作品。该展由洛瑞展览支持团体赞助。

展览将表现法国技法对艺术家描绘现代生活的影响,但同样也将强调洛瑞自己的独特视角。洛瑞作为收租人的日常工作使他能够刻画劳动阶级的生活,包括“驱逐和殴斗,逮捕与自杀”,瓦格纳说,“洛瑞追求的是这种尴尬、直白而又能引起共鸣的绘画方式。他的作品呈现的就是其本来的面目,因为他不想为它们附加任何其他的观看方式。”撰文/Ria Hopkinson 译/Tsao Yidi

 

洛瑞和现代生活绘画

伦敦泰特不列颠

6月26日-10月20日

 

“素人”艺术家郭凤怡之辩

在郭凤怡的代理画廊长征空间的网站上,介绍她的第一句话是:“郭凤怡(1942-2010年,中国西安)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女艺术家”。这样的描述令人想起无数传记文学的开篇,似乎接下来要做的,是先切断人们对她既有的认识,进而去叙说她与历史文脉之间的深厚渊源,最终使她的形象和创作变得神秘与崇高。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BY MAZZYBOX & JILI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