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艺术新闻/中文版》由现代传播集团与 The Art Newspaper 的国际出版方 Umberto Allemandi 出版社合作推出。2013年3月创刊以来,在中国艺术领域的爆发期,以其国际性、专业性与前瞻性的发展定位,取得了长足而迅速的发展,不仅成为华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艺术媒体,同时推出的数字版“艺术新闻iArt”也是移动客户端下载量最大的中文艺术媒体,每日更新的数字媒体App “iArt艺术新闻”与微信公众号“艺术新闻中文版”在艺术圈具有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力。


联系我们

《艺术新闻/中文版》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甲2号中国红阶1座4楼 邮编:100027
4/F, No.A2, China View, East Gongti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7, China
Tel : (8610) 6561 5550-373
E-mail : theartnewspaper@modernmedia.com.cn

广告

国际客户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安娜 Anna An

TEL: +8621 63353637 x 696

EMAIL: anna@modernmedia.com.cn


国内客户经理 DOMESTIC ADVERTISING

虞萱萱 Shell Yu

TEL: +8621 63353637 x 685

EMAIL: yuxuanxuan@modernmedia.com.cn

主编来信 | 值得期待的生命力

Nov 21, 2022   叶滢

“当我们不再把思考停留在民族的文化乡愁上后,我们期待能把一场向内的寻访传统之旅,延伸为一次向外的主动出击。”11 月 5 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香奈儿文化基金共同发起的“新文化制作人”项目的第一季“手艺再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什么要做从传统文化与手工艺再出发的项目,馆长龚彦回答道,“通过不同的路径,也许我们能展示‘手工艺’在经历生产方式与消费伦理转型中的结构性阵痛后,如何承载着一种对人、对物的‘人性’与‘关怀’,去重新缝合现代精神、物质世界甚至是数字世界之间的裂隙。”

IMG_0419“回到未来:穿越时代的屏障”展览现场,左靖与王彦之策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2年

同样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21 年举办的第 13 届上海双年展中,我们看到了智利艺术家塞西莉亚 · 维库尼亚(Cecilia Vicuña)的作品《奇普纪事(上海)》,对于现场从顶垂落到地的红色编织作品,艺术家说,“意在恢复水与血之间的古老联系,祈求它的延续。”这位以棉、麻、毛线等自然的原料创作大型装置而闻名的艺术家,将自己的编织装置艺术称为“奇普”(quipu),这是一种印加文明古老的结绳记事方式,在这个没有文字的文明里,奇普便是它的书写系统,将所有的信息编进一条又一条的绳索内。奇普是一种失落的物质语言的形式,在关于维库尼亚的特写文章中,作者赵文睿写到,“那些巨型的以结绳编织而成的装置乃是为这段历史与传统所造的纪念碑。但同样,这些绳结可以被拆开,彷如历史可以被一次次重写。”生于 1948年的塞西莉亚 · 维库尼亚在今年获得了迟来的奖项,第 59 届威尼斯双年展将终身成就奖“金狮奖”颁给了她,认为她的创作“昭示了近来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辩论,并想象了全新的个人和集体神话”。

微信图片_20230321172431塞西莉亚·维库尼亚,《奇普经期》,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现场,2021年,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图片1第 59 届威尼斯双年展颁奖现场 塞西莉亚 · 维库尼亚(Cecilia Vicuña)获得终身成就奖“金狮奖”

在由艺术机构的女性领导者与女性艺术家带来的艺术项目与作品中,重新回看受创的文明,发掘植根于大地与历史中的语法,以自然之力与再寻的传统,直面当代的问题与危机,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系——相隔一年的上海双年展与威尼斯双年展,以及新近展出的“手艺再兴”串联了起来她们的想象与行动。

对于联结与温度的需求不只是存在于实体的艺术世界里,今年 11 月,艺术家曹斐在希壤元邦创作了“多托邦” (Duotopia),在曹斐看来,最触动她的还是通过感情、人、物与世界建立一定的关系,而不只是算法与数据。虽然一直在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前沿进行探索,但吸引她的仍然是建立一个能够承载情感的虚拟城市,并像栽培植物一样去孕育它。在不确定的现实中,或许通过元宇宙可以建立聆听与连接的渠道,一处可以相互取暖的场所,一个可以进行心灵疗愈的地方。曹斐的“多托邦”,既不是观念先行的乌托邦,也并非科幻小说中弥漫末日景象的恶托邦,而是在元宇宙中能够“存放情感与真实”的空间,即使是在“多托邦”中诞生的数字化身“Oz”,她拥有飞翔的神力,却依然会有痛感。

bb88f935a7374688ac9e413726551f9b曹斐,《Oz与多托邦01》,元宇宙城市“元邦”项目,2022年

10 月底在崇明岛开幕的没顶美术馆,带来的是另一种“野托邦”的想象,在由废弃的农舍、鸡场改建的艺术空间中,徐震所创作的一系列纽结的雕塑散落在半废弃的环境中,带来观感复杂的荒野剧场感,开幕式上,艺术家与策展人在被蚊虫叮扰的室外讨论曾经和如今的集体创作之间的异同,在半露天的农舍中做行为艺术表演……在这片艺术的田野中,如徐震所说,“两个星期就会长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特别丑的植物,对于创作者来说却更有生命力,它有值得期待的东西,而你自己可以参与进来。”此时,春天撒下去的格桑花籽已经长出丛丛的野花,野草正钻出墙缝,在地面无声蔓延。

IMG_0420徐震,《永生-河北省博物馆唐朝白石菩萨立像、青州龙兴寺北齐卢舍那法界人中像、曲阳修徳寺石菩萨像、阿法埃娅神廟》,2016年,图片来源:没顶美术馆

经历了近三年的疫情反复,在逼仄的现实中如何迂回前行?这些艺术项目所展示出的种种逆流而进的行动力,在困境中寻找空间的韧性,在一个悬空的历史时期,她(他)们在手工工作坊、田野乃至元宇宙中,赋予艺术以温度,执着地存放不息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30320124802

撰文/叶滢
《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

主编来信 | 当世界分崩离析,新的生命在缝隙中破土而出

回顾这一年在不确定中寻找万物联结与生命韧性的过程

PHOTO GALLERY | 图片专题
TANC VIDEO | 影像之选

ⓒ 2015 THE ART NEWSPAPER. BY MAZZYBOX & JILIN CHEN